【分析】苏州博物馆有哪些称得上「国宝」的文物?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是地方综合类博物馆,也是苏州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心,馆址为太天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高新区长江路399号,建筑面积方米,展陈面积方米,展出文物2100余件套。

  苏州博物馆能称得上宝级的文物最出名的有以下几件

  宋代真珠舍利宝幢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封存已久的宝藏,宝幢即是其之一。宝幢置于两重木函之,黑色外木函的正面立墙上有两排白漆楷书瑞光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宝幢的主体用楠木构成,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须弥座呈八边形,下有双层方涩,向上弧状收束。间分置银狮半圆雕供养人及木狮。须弥座上置勾栏,内作大海,须弥山从耸起,一条满身缀珠的九头龙在山与海之间盘旋。海面升起八朵木制祥云,云头分别站木雕四天王四天女。佛宫在须弥山的顶端,宫外有八大护法天神守卫。宫为碧地金书八角经幢,分别以真草隶篆书阴刻填金七佛之名,及梵语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即大智慧可达彼岸乐土。 经幢间是一只用供奉舍利子的浅清色葫芦形瓷瓶及两张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幢顶的佛龛内置一尊木雕趺坐佛祖像。佛宫外有八根殿柱,柱上承八角形斗拱梁房殿顶及戗角。殿顶又设漆龛,内盛金质宝瓶。华龛上罩一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盖上有鎏金银丝编龙八条。 华盖上部为刹,以白玉水晶及金银制成。八条银链从刹上垂下并与华盖八角相连。刹顶是一颗直径为3.4厘米的大水晶球,球两侧用银丝缠绕,金光闪闪,意示佛光普照。 真珠舍利宝幢,选材名贵,构思独特,造型优美,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用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宋代盛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

  1978年发现于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真珠舍利宝幢就安置在这只内木函之。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在它内壁书有大祥符六年1013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木函上的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丰富的天然色彩,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画还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乎完美的境界。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元代七君子图

  此手卷宽36cm,长1010cm,即缪文子寓意录所载竹林七友也,为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赠,集了元代赵天裕柯九思赵原张绅顾安吴镇六位写竹行家七幅墨竹于一卷。其柯九思有两件作品,一七件,故称七君子图。在长达10米的卷,描绘的墨竹或丛竹烟笼,或老干斜出;或为龙角,或为纡竹;或作推蓬,或如凤尾;形态万千而逸笔横出,堪称一部具体而微的元代墨竹简史。经顾笃琨先生捐赠于苏州博物馆,便成为苏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春秋吴王余眜剑

  剑长57.5,宽4.8厘米,一字窄格,圆首,圓莖带箍,宽斜从,部起脊,双刃弧曲,有束腰。保存基本完好,上部断裂,剑脊两侧铸有铭文75字。此剑铭文为目前所見剑类兵器铭文最多的一柄,其内容涉及到寿梦余昧余祭三位吴王,且有伐麻伐荆楚伐越等内容,也涉及到吴王位继承的兄终弟及之制,修正了春秋的史实错误,具有很高的展示研究和文献价值。

  看到这个问题便感觉有话可讲。

  作为一名在苏州上大学,专业又是艺术理论的我,前前后后去苏博的次数几十次还是有的。

  3.5k字超详细介绍,一起往下看吧

  苏博官网苏州博物馆

  先看一下馆长致辞,以便更多同学大致了解一下苏博的情况

  再放一张苏博展览图,看看苏博的布局情况

  进入正题

  本文将从五个层面介绍苏博内称得上宝的文物。

  晚唐五代嵌螺甸经箱长34.8厘米 宽13.7厘米 高12.7厘米

  经箱分盖身台三部分。盖为盝顶长方形套盖,盖面图案在散花聚成三朵团花,间镶半圆形水晶,并点缀五彩宝石。四斜坡和边沿嵌有瑞花菱形环带花纹间以蝴蝶和飞鸟状钿片。箱身壁面四嵌缠枝形石榴牡丹等花卉,寓意子孙满堂。台座采用须弥座形式,设16个凹形台门,有堆漆描金瑞草,金碧辉煌。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口径14.9厘米 底径9.3厘米 通高13.5厘米

  宋鎏金镂花包边楠木经箱束腰长37.8厘米 宽19.2厘米 高21厘米

  楠木制作。箱底垫有丝织物,外涂器,各部边缘和接缝处都镶包银质鎏金花边,极为工细。这只经箱大体完整,镂金工艺精妙,箱上记载制作艺人姓氏更属可贵。1956年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现藏苏州博物馆。

  宋盛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宽42.5厘米 高123厘米

  1978年发现于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真珠舍利宝幢就安置在这只内木函之。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在它内壁书有大祥符六年1013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丰富的天然色彩,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画还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乎完美的境界。

  明文徵明五月江深图轴内纵127.5厘米横31厘米外纵255厘米横65厘米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待诏。诗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画则师从沈。工书法,尤精绘画,与沈齐名,画史并尊为吴派宗师,为明四家之一。此轴构图深邃雄奇,笔墨清新浑厚,皴淡染,苍翠欲滴。观其渊源所在,从元王蒙而,而精神气派,完全是自家本色,为其细笔的精品。嘉靖丙申为1536年,时年文徵明六十七岁。

  清郑燮竹石图轴内纵 142.5 厘米 横 38.7厘米外纵 245 厘米 横 69 厘米

  郑燮1693 - 1765 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任山范县潍县知县,为赈灾事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文书画,兼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著有板桥全集。此轴画竹石,笔墨淋漓,天趣自生。题七绝一首,字句铿锵,以竹言志,正是自况。

  明唐寅农训图轴内纵113.4厘米横61厘米 外纵260厘米横91厘米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应天府乡试第一,翌年因受科场案牵连,不入仕途。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工书画诗文。画长于山水,兼精人物,初师事沈,上承李成李唐以及赵孟頫王蒙诸家,而自出新意,在明四家声名尤著。此轴为其年妙笔,画水远山,描绘穰禾阡陌,亭台楼榭,云雾氤氲的江南乡居的情景,融南北画风为一体,潇洒清逸。其人物或垂钓,或会棋,或课读,亦有舟行携琴而者,皆形象生动。题诗一绝,亦切时弊。

  清末至现代吴俊卿杞菊延年图轴内纵134厘米 横55厘米 外纵285厘米 横85厘米

  吴俊卿18441927年,初名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初以书法篆刻出名,后学画,博取青藤八大撝叔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雄健古拙,尤创新貌,名重艺坛。此轴画湖石杞菊,笔墨苍润,设色浓艳,色与墨合用,表现了特有的深沉,那种既艳且傲既傲且庄跃然纸上。

  清都灵坑坐相达摩高5.4厘米

  此坐相达摩面庞方阔饱满,眼微合唇含笑,髭横生,表情和悦,无须无髯,颇似女相。头着风帽,身着敞胸长衫,外着披肩,右腿盘坐,左腿支起,身姿微侧而头向右前方。寿山石,因质量与区不同而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别。此坐相达摩,质地润细密,微有透明,色黄如熟栗,肌理多含金属砂点及粉白色,是都灵坑余脉石材所制。

  明沉香木雕菊石杯高8.9cm 口径7.5cm 底颈4.4cm

  此杯上宽下窄,杯口呈不规则圆形,杯壁光素,颈以下高浮雕菊石图案。菊花为三丛,菊畔各置一拳石。菊花主次分明,拳石富有立体感。

  明犀角杯长86厘米 径18.5-15.1厘米

  此犀角细密沉厚,通体光洁如漆,色褐而泛红。下端空略加雕饰成杯形,宽处可达18.5厘米,顶部成弧形上翘。如此之大的犀角杯是将军御马出征或班师奏凯时,皇帝赐酒在马上举杯而饮,故名马上杯。此杯相传是明代宰相王鏊旧物。

  清紫砂桂枝歇蝉笔架长14.9厘米

  此笔架用含有白色细砂粒的灰带棕色泥塑盛开桂花枝一段,上并有一蝉。在十一朵桂花.六朵花蕾和三片树叶组成的桂枝上所塑的九个断枝及四个断枝疤枝的断面疤纹,叶上的穿孔残面和蝉的头身腹足翅翼筋等制作精细,形象生动逼真,似刚飞的蝉在桂枝上歇息,桂枝下并有陈鸣远等篆体阳文三字印记一方。

  清白玉大象高9.7厘米 长14.8厘米 宽6.4厘米

  此大象圆雕而成,象作向右回首站立状,体态肥硕,臀上有一孩,身着短衣长裤,足穿长筒靴,头带金箍,右手拿着二枝菊花,左手持着树枝,左腿曲起,右腿蹬直,作向上攀爬,神态怡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宋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2厘米 口径23.9厘米 底径17.5厘米

  大口沿,弧形腹,器身作鼓式,下承三如意形扁足。外口沿及腹部分别饰鼓钉纹及弦纹,口沿处鼓钉22枚,腹部18枚。形制规整端庄,纹样简练古朴。器内外施蓝色乳浊釉,发色较淡,呈天青色,聚釉处更淡成月白色,洗内釉面有北宋钧窑特有的蚯蚓走泥纹。洗底刷酱色釉,附有一圈22个支烧钉痕,并刻有一字,是同类品最大型号的标记。 庞增和捐赠

  唐巩县窑绞胎花枕高10厘米 纵14.7厘米 横21.5厘米

  枕部略作凹弧,枕面上三组白褐相间的绞胎团花,间为一圆形莲瓣,分出五瓣梅花状花蕊。左右二组纹饰略且有弧角,形如蓓蕾,纹理富有变化。瓷枕墙身以褐色圈点线组成花形连续图案,色彩和谐,造型大方,装饰美观。枕底施以绿彩,直行裴家花枕刻款。绞胎是唐代开始兴起的一个装饰品种,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地揉和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上釉焙烧即成绞胎瓷器。已知唐代有杜家花枕和裴家花枕,传世极少。

  明 永乐甜白扁腹绶带葫芦瓶高29.1厘米 口径3.4厘米 足径6.5×5厘米

  胎质洁白,细长葫芦形口,扁圆腹,亦称扁壶。底足较,颈腹间附有对称弧形绶带耳。腹部上下接痕迹明显。通体内外施透明釉,釉面肥厚莹润,聚釉处闪烁灰青的光。甜白是明永乐朝景德镇官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胎薄釉莹,有甜净之意,故称甜白。甜白也称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明代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及嘉靖万历时都曾烧制相类的白瓷,但均无法与永乐甜白媲美。

  明 正德黄地绿龙盘高3.9厘米 口径18.6厘米 足径12.9厘米

  此盘胎质细致,胎体厚薄均匀,口微敛,浅弧腹,矮圈足,底微塌。绿彩柔和,黄彩娇嫩,圈足釉底内有青花正德年制四字二行双圈楷书款。黄地绿彩,始创于永乐期,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明清两代黄釉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差异。

  清 雍正釉里红海水龙纹观音瓶高13.7cm 口径3.4cm 底径3.7cm

  此瓶盘口,唇沿,短颈,丰肩,肩下弧线内收,圈足。胎骨洁白细腻,通体施透明釉,釉色白闪微青。主题以釉里红海水龙装饰。足部一海水江牙,一龙三趾从海水江牙腾飞而出,俯视前方的火珠,肩上火焰映天。右下方有一龙在海水仰首欲腾,目视火珠,构成一幅水二龙戏珠图。

  双龙戏珠局部门厅 外廊坊 290 48 厘米

  此图已毁坏,但是从涂刷的痕迹尚能分辨出彩画的构图,为传统吉祥图案双龙戏珠纹样。龙乃传说的神灵,可行于天,翔于水。从汉代开始,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

  仙鹤衔草

  鹤古人以为长寿之鸟。图仙鹤口衔仙草,展翅欲飞,姿态生动,以贺寿喜好。两端配以暗八仙纹饰如意头,分别绘有何仙姑所持荷花吕洞宾所持宝剑韩湘子所持笛子李铁拐所持葫芦,为太天忠王府彩画为数不多的两面图案不同的如意头。

  花叶双桃

  荷花螳螂

  当然,苏博除了这些基本成列的藏品之外,每年都有很多临时展览,在这里也能看到很多优质的展品哟!

  刚好下午放半天假,去苏博逛逛!

  其实压根上就没有宝文物这一说法,这也是媒体和行业一些不成文的约定出的某件文物是宝啥的。按照文物分类就是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的文物。

  苏州博物馆可以说是全地级市博物馆里的佼佼者。不管是在办展参观人数服建筑啥的都是首屈一指的。

  要说称得上宝的话那么莫过于宋真珠舍利宝幢彩绘四天王木盒秘色瓷莲花碗这几件吧!

  彩绘四天王木盒

  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乎完美的境界。

  真珠舍利宝幢

  这是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是在宋真宗赵恒大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宝幢由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而成,自下而上分成须弥座佛宫塔刹3个部分。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须弥山;通体描金,海面四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

  秘色瓷莲花碗

  秘色瓷莲花碗在此碗没有被发现之前,考古以及文化界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秘色瓷。此秘色瓷莲花碗的发现正好填补了我唐宋交接之际秘色瓷的空白,因此得以成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子那一池锦鲤算吗

  之前参观的时候没仔细看有没有宝级文物,但是我知道只要是单独展示的文物都不一般。可以去苏州博物馆官网上或者是微信公众号上看文物介绍